叶氏族志   

叶氏族志:叶氏大事记
关注度:28205
2018年

《世界叶氏总谱》荣获特别贡献金奖

  2018年10月6日至7日,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主办,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承办的第四届中华家谱展评暨家谱编修经验交流大会在郑州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6个省市区的500多名家谱专家、家谱主编以及家谱爱好者欢聚一堂、交流品谱。《世界叶氏总谱》荣获特别贡献金奖!!!

2018年

陕西榆林叶宏山宗长寻亲路上罹难

  陕西榆林叶宏山宗长于2018年1月23日去延安开叶氏联谊会会议时,在高速公路上罹难。他热心于宗亲事业,为了叶氏的联谊与发展奉献出了全部。

2017年

浙江富阳东安叶氏九修谱圆谱

  2017年12月16日,浙江富阳东安叶氏九修谱圆谱庆典。富阳东安叶氏之始由梦得公。当宋室南迁,随驾而徙居霅川,其长子術公同父归青田,间汇十畝,不求仕进,惟以训屡后人为事。術公之子顒公,善承先泽,显名海内。生子四,长文通,次文遂,三文远,四文达。一日共请於父,曰:处州远隔临安,往来艰阴,不若就彼邑邻近之地择居为较便,公從其言,於是,文通公居富阳环山,文远公居上虞花坑,文达公居馀姚邑门。文遂公让子四,惟與次子存仁迁於深浦横山之上,榖山之西。爱其川岩深秀,俗尚敦庞,遂定居 焉。其长子存心,三子存信,四子存恤仍归故土。

2017年

浙江兰溪柏社叶氏祠堂重建落成

  2017年12月04日,浙江兰溪柏社叶氏祠堂【瀫东书院】在叶群辉宗长的带领下重建落成典礼。
  叶诞,字必大。宋乾道五年(1169年)中己丑科进士,历官清江县主簿,太平县尉,富阳县丞,丞议郎,吴县知县。县城东隅人。瀫东书院在南乡鸬鹚坞。宋叶诞读书处。

2017年

《世界叶氏总谱》发放

  由世界叶氏联谊总会肇夫总会长亲自主编、并捐资二千余万元、时历八年、十册多达二千多万字的世纪鸿文巨著一《世界叶氏总谱》终于正式出版发行。
  又讯:广东全球达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广州全递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申通物流有限公司大岗分公司(总经理)叶成龙先生致力于叶氏家族的事业活动,为家族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在家族总谱的配送中贡献绵薄之力。个人资助约65万元,将9万多册《世界叶氏总谱》、共计500多吨,分两个批次陆续、安全送达各位宗亲手上。这次颁发第2、3、4、5四册,年前再送其他,在明年三月前可送完。叶成龙表示:能为家族事业添砖加瓦,感到非常荣幸,也感谢家族前辈和组委会给予这次服务广大宗亲的机会。
愿叶氏家族事业繁荣昌盛、富强!

巜世界叶氏总谱》正式出版发行增订《世界叶氏总谱》通告叶树凡老人谈《世界叶氏总谱》编纂经过

2017年

江西永修吴城叶氏宗祠重建竣工庆典

  今天【2017年10月6日】,江西高永修吴城叶氏宗祠重修竣工庆典如期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区的宗亲代表们共同见证了今天这一盛况。吴城叶氏宗祠,始建于明朝嘉靖末至万历初(1560—1590);清咸丰年间(1851—1861),曾与省城南昌大士院叶氏祖祠同时重修。
  潜岳叶氏“一本堂”分为三大股,八大支。三大股为 叶君奇之三子:钟、镇、铭;八大支为长远公、肇宁公、敦睦公、自远公、志道公、继旻公、隆三公、鹤松公。此潜岳叶氏十一支。其实十一支为同祖同宗之后裔,先祖世居江西鄱阳湖畔。元末明初,朱元璋、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遂致江西若干府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无辜平民不愿参与政权斗争,为了生存,纷纷迁皖而来,其中有叶氏堂兄弟。叶君奇是元末迁潜的;其他均为后来者,最迟者于明朝中期迁潜。潜岳叶氏均源于豫章府吴城镇,同宗共祖,声气相通,所以后来联修宗谱,保持族谊。

2017年

松阳卯山望公秋祭大典

  2017年9月29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叶氏后裔外省及海外宗亲230人,浙江省代表450人约700余人在松阳卯山举行了南迁始祖叶望公1820年秋祭大典,并取得圆满成功!

2017年

叶公座像创作完成

  2017年7月2日,“瑞涵书画院”院长叶瑞江宗亲邀请著名人物画家安徽老子画院常务副院长王守利创作的叶公座像于昨日正式完成!
院长:叶瑞江
书院地址:建德市洋溪商务大酒店二楼(朝阳路)
免费参观时间: 每日9:00-17:00
电话:0571-64788286
手机:13805702868

2017年

叶氏五服线谱正式上线

五伏:又称五服,即五代,五辈。就是五个辈分。从自己算起往上,或者往下五个辈分。五伏之内属于一个老祖宗。五伏之外的,只是同宗同姓,但是没有血缘关系。法律规定可以通婚。

【具体】
1.自己以及兄弟姐妹;
2.父亲以及叔伯;
3.祖父以及祖父的兄弟;
4.曾祖父(太爷)以及曾祖父的兄弟;
5.高祖父(祖太爷,老祖宗)。

2017年

世叶总会广东分会会歌

这一首叶氏族歌(世叶总会广东分会会歌)由世叶总会广东分会筹委会主任叶伟雄与秘书长叶植辉共同发起,旨在加强世界各地叶氏宗亲之间的凝聚力,让宗亲间能更加的团结友爱,互助互赢,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叶氏族歌:《叶氏一家亲》,叶植辉作词,汪涛 植辉编曲,广惠合唱团 ?演唱,叶伟雄 ?监制

2017年

叶氏百科网正式上线

  2017年5月8日,【叶氏百科】网正式上线,从此将线谱搬上了网络,方便网上对谱,了解叶氏的发展,叶氏文化,团结叶氏企业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叶氏百科网】是由叶氏公众号【yeshizupu】所获的赞赏作为启动资金,由叶子杰独力开发完成的叶氏网。现在面向广大宗亲征集族谱【图片形式】,从诸梁公起到70世最佳。资料提交:

微信:13588815441
邮箱:1245108@qq.com
http://www.ysbaike.cn

2017年

叶惠方去世:无痛分娩法之父

2017年1月17日,解放军总医院百岁专家叶惠方去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退休那年,叶惠方立下遗嘱:“当我病危时不要进行无谓的抢救,浪费人力物力。我的遗体,请你们送给病理科……”今天,这位几乎捐光了家中所有钱物的老人,完成了一生最后一次捐献:捐出自己。

2017年

叶氏第一星“叶培建星”

  2017年1月12日获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又一颗小行星以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命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8日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举办的“叶培建星”命名仪式暨小行星探测学术报告会上接过了“叶培建星”铜匾和证书,正式获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

2016年

大冶叶家坝叶氏宗祠

  2016年1月3日,大冶叶家坝村祖堂正式落成。如今的祠堂已经成为全族人的精神象征。目前,此祠规模全省第一,全国第三。
  叶家坝,湖北大冶市有名的“城中村”,位于城西东部,北依观山路,南临东风路,东滨尹家湖西伴新冶大道,含莲芯、上叶、下叶、中门四庄,依湖而鼎盛,是一座赋有传奇色彩的村庄。

2015年

叶氏公众号开通

  2015年2月28日,“叶氏”【yeshizupu】公众号正式开通上线。投稿邮箱:1245108@qq.com

2011年

世叶总会登记注册

世叶总会于2011年11月在香港特区政府登记注册。

2010年

建德叶氏古文化研究会

  《建德叶氏古文化研究会》自2010年成立以来,在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为浙江叶氏的团结、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为全国的叶氏竖立了榜样。

2009年

世叶第三次代表大会

【世界叶氏联谊会总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于2009年5月16日至17日在河南叶县隆重举行,出席大会人数1200人。

2004年

世叶第二次代表大会

2004年10月6日金秋,叶县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世叶总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正式代表500人。

2004年

叶公画像创作

  2004年5月16日世界叶氏联谊会第二届代表大会筹备会上授权叶经华负责叶公画像的创作,从近进幅叶公不同时期的画像的基础上,邀请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叶县美协主席王奇文,按照会议所提建议,经多次讨论、考证,八易其稿,最终刊定。叶经华尊长思维前瞻,买断版权,为后人解决知识产权归属问题。

2001年

世界叶氏联谊总会登记注册

2001年10月31日,世界叶氏联谊总会在香港特区政府登记注册,注册编号:774525。

2000年

世界总会成立

2000年10月6日,世界叶氏联谊会总会在叶氏祖地叶公故里-中国河南省叶县人民政府筹备举办的首次世界叶氏联谊会上宣布成立。

1932年

最早的叶氏联谊会

  起源于香港,1932年成立,当时名称:侨港叶南阳堂宗亲会,1999年4月,改名为香港叶氏宗亲总会,并于当月正式成立。成立特刋叶选平题字,签名。

1875年

金融大亨叶琢堂

叶琢堂(1875—1940年)字瑜,浙江鄞县人。早年在上海为瑞和洋行买办和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经纪人。后与法国人创办万国储蓄会。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时资助过陈其美、蒋介石等,1928年被派为中国银行官股董事,同年11月中央银行成立时,又任董事。1932年与宋汉章等在上海创办至中商业储蓄银行。1934年为中国建设银公司常务董事。1935年4月继孙衡甫任四明银行总经理,同时任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常务董事。1934年任中央信托局筹备主任……1940年因病赴美求治,不久在美去世。

1852年

叶祖珪

叶祖珪(1852-1905)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字桐侯,清末著名海军将领。福建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第一批留学英国。归国后,历任“镇边”、“靖远”"管带",参加1894年之中日甲午海战,所领之“靖远”舰在甲午海战中一度作为旗舰指挥舰队。1899年授北洋水军统领、广东水师提督。1904年奉旨总理南北洋海军兼广东水师提督,首次统一清朝南北海军。

1720年

叶观国

叶观国(1720-1792)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字家光,号毅庵,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先后担任河南、湖北等五省乡试主考官,辛丑科武会试总裁,担任安徽、云南、广西提督学政。为官勤勉、公正、廉洁,多次受到皇帝嘉奖。以叶观国为代表的三山叶氏家族是著名的科举世家,曾创“五子登科”“六子登科”“五世八翰林”纪录,被誉为“世翰林”。

1668年

湖广填四川

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根据考证表明,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记录“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广占25%,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1618年

叶有挺

叶有挺(1618—1675)福建寿宁北浦人,字贞夫,康熙九年(1670)进士。时耿精忠随从吴三桂叛乱,召之为官,有挺坚决不从,连夜潜逃到浙江松阳古市卯山,被守候者所抓获,有挺以绝食抗争,获释,后毁容改名,重隐卯山,又被伪党耳目发现,迫授处州刺史。有挺以死抗争,以身殉节。康熙二十一年(1682),翰林院讲官文宗杨振起达部奉旨,崇祀乡贤及贝子祠。三十年(1691),建宁府知府张琦旌匾称赞有挺:“忠孝克全”。四十四年(1705),文宗沈涵旌匾:“海峤孤忠”。

1593年

叶高标

  叶高标(1593~1641)是明末一位廉洁忠介、敢于谏诤、殉身职守的清官,被时人誉为“谏议名卿”;崇祯帝亦给予“职任最为清要”的很高评价,并特赠他为太常寺少卿。

1579年

廣東宋桂葉氏

  叶顒第六子葵,字元洙,号则所。官至南宋兵部郎中。其子叶开之(叶公59世裔),遵父嘱携家随祖母梁太夫人归闽,后返粤。叶开之以下所传三代因遭元代兵燹火焚谱牒,尽失其名讳。至开之玄孙,称八郎公,由福建仙游县迁至汀州府上杭县,再经8传至文隆。文隆公于明万历七年(1579)由广东长乐负匾迁东安,卜居车田岗,开基立业,为云浮县宋桂叶氏始祖,以诗书、孝友传家。文隆公为宋桂叶氏始祖,尊其父仲昂公为太祖。于宋桂石脚建大宗祠奉祀。宋桂叶氏曾于乾隆庚申五年(1740)、道光壬辰十二年(1832)修编族谱,至同治十年(1871)第三次修谱时,300余年间,宋桂叶氏始迁祖已传至13世。至今(2010年)应传至18世或甚。

1559年

叶向高

叶向高(1559-1627),福建福清人,字进卿,号台山,晚年自号福庐山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万历、天启年间,两度出任内阁首辅大臣。在任期间大败倭寇、驱赶荷兰入侵者,粉碎了其霸占台湾的图谋。叶向高善于决断大事,任首辅期间,为明神宗出谋划策,更对维护太子正统、遏制魏忠贤的势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崇祯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1506年

广东廉江石城叶村

  先祖斌公早逝,母携二子渊、宽迁江西赣州府龙南县南水乡木头岭村之萧敬存,蒙敬存恩养成人。于明朝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渊、宽同来广东高州府石城县丰三(音译,现附近有一风梢村)上野鸭塘(或许不是地名,只是一口水塘,原住地处确实有一口塘)居住。后因老虎侵扰公安居,渊迁下洋立业。宽迁广西陆川县下北豆老屋场唐刘境立业,妣邓老孺人得一子伦兴,后宽祖复回原籍,从此不返,音信全无。邓老孺人抚孤成长。伦兴公克承父志,善承善创,相继置业一十八所。妣饶氏生三子:永福、永兴、永隆,北豆族由此宏开世泽。
  据考证:宽祖回原籍是指化邑县小良埇居住,而子宽与茂仁从双方话说记载上都有相同记载,时间吻合,由此断定:宽祖与茂仁实为一人也。便立茂仁公为始祖。至八世祖尚集公迁居叶村【广东廉江石城叶村】,由此尚集公在叶村开枝散叶,福泽延绵!
  此次考证由村中族老及有识之士指定专人负责:树权、树彬、增茂、杏娣(增秀妻)、子东、子杰。其中树发、树彬、增茂三人多次往返广西北豆调查取证核实茂仁公情况,后北豆复先、世荣、英光等族亲也来叶村了解情况,越数月而厥功成!
  叶村村谱由十四孙秀清公于民国庚申年(公元1920年)建谱,后于公元1982年重修时没作补载,最后于公元2010年回广西寻祖认宗续修。

1470年

丽水市山翠湾叶氏

  丽水市山翠湾叶氏开基于明朝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距离现在已有544年,历经沧桑,繁衍人口已由600余人,包扩黄布村宗亲,及外迁焦坑村叶氏宗亲。字辈:德,潘,庚,福,寄,政,仲,延,应,然,孙,舜,广,钟,宽,信,敏,惠,行,仁,道,自,全。

1426年

寿宁文山叶氏

  叶氏始祖义五公于明宣德间(1426一l 435)率子敷十一公从浙江云和规溪肇居闽之政和东北里杨梅村,即今之寿宁鳌阳镇文山里,当时就择大同街头(即今之解放街头)建设家庙(祠堂),占地面积约1 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 200多平方米,背靠半月山,面朝笔架山,收蟾溪腰带之水,确属原来城内的风水宝地。

1314年

福建晋江东石叶氏

  晋江东石世美开基始祖懿德(1314-1398年),讳以宣,字恭甫,号敬台,系同安佛岭夏卿(兵部侍郎)长子,于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移居晋江东石,成为东石叶氏一世祖。懿德配黄氏公卿堡女谥慈正(1316-1399年)。合葬于周坑西长岭山顶,穴深一丈三尺,号为灯檠穴。坟左侧有一大石碑,右上刻万历九年,中为始祖东石叶公墓,左下书孙顒立。 晋江东石世美叶氏的昭穆为:【懿景广兴登文唯广定培德振乔允仕学进礼乐恢宏光祖德诗书济美振家声】共31字。堂号仍用“南阳衍派”、“佛岭传芳”、世美为分堂号。 

1276年

梅州叶氏:大经公

《梅州叶氏源流世系说》记载,叶大经为叶诸梁八十五世孙,字伯常,号封川,汴梁(今河南省开封)人,宋宝庆二年(1226年)进士,历官20余载,咸淳间升闽制置使。德祐二年(1276年),元兵大举南下,战乱不已,辞去了官职,在梅州曾井(今梅城西区)住了下来,遂为梅州叶氏一世祖。自从叶大经定居梅州之后,梅州叶氏便迅速地发展开来,成为当地大族,子孙繁盛,不断地向本省境内的其他地区以及周围的江西、福建等省,乃至四川迁徙。

1270年

三门源叶氏

三门源叶氏宗祠,又称“永思堂”,位于三门源村碧溪西侧,四进三开间。三门源叶氏始迁祖叶文彬公是南宋尚书左丞叶梦得五世孙,在咸谆六年(1270)始迁三门源。

1250年

江西吴城叶氏

南宋末年,公元1250年前后,叶氏第88世孙俊杰公自江西武宁廉村举家外迁至吴城,择地而居,筚路蓝缕,宏开基业,于今已有七百余载。七百多年来,叶氏族人秉持忠厚传家,诗书继世之理念,瓜瓞绵延,繁衍不息,族祚日蕃,成为了千年古镇吴城一个显赫的大家族。

1227年

颜峰村叶氏大祠堂

颜峰村叶氏大祠堂始建于公元1227年左右,至今超过800年历史。这座宗祠又名“叶氏纪念馆”,它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南宋一代丞相:叶正简

1226年

仙居石舍叶氏

  仙居石舍叶氏谱牒最早可以追溯的鼻祖为诸梁的第十五世孙叶尤。叶尤在汉代官居太尉,起于南阳,分为六族,故各地叶姓人士都以南阳为郡望。二十二世望公,为东汉光禄大夫,灵帝时弃官隐居,后于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渡江迁徙居丹阳句容,二十五世胤公由句容迁居江州,二十六世琚公,由江州迁居处州松阳县卯山,五十一世仁胜公,宋庆历中被追封为太尉加赠忠应护国惠民候,因遭五季之乱,自处州松阳县卯山迁居仙邑安仁里居住。至五十五世继翁公于南宋末年(1226年)转徙石舍村,繁衍子孙,后世分居至西斜、田洋、陈坑、曹山、金坑等地。

1208年

浙江建德新叶村

  新叶村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08年至1224年之间),由于村子以村后的玉华山为主山,所以新叶村子系被称为玉华叶氏。从玉华叶氏第一代到这里定居后,历经宋、元、明、清、民国至今,已有780年历史。它一直没有间断地保持着血缘的聚落,繁衍成一个巨大的宗族。叶氏后人不愿轻易地拆掉祖上留下的房屋,因此,就使得这个村落的格局和古代建筑“有规划,建筑质量好,村落发育程度相当高,建筑类型多,而且基本上完整地保留了下来”(陈志华《中国乡土建筑研究丛书》)。
  新叶村也是中国国内较大的叶氏聚居村。几百年来,玉华叶氏家族在这里建起了大片的住宅,新叶村完好地保存着16座古祠堂、古大厅、古塔、古寺和200多幢古民居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建筑类型丰富,被海内外古建筑专家誉为“中国明清建筑露天博物馆”。

1202年

叶大经

大经公,诸梁公85世,字伯常,号封川(1202-1279)世代居汴梁(开封),宋宝庆二年登进士第,后功官20余载。经清廉自豪,咸淳元年(1265年)调升为八闽制置使,代钦命出巡,德祐二年(1276年),蒙古之军入侵至安徽省,宋将范文虎降之,宋土门户为之大开。翌年元军大举下江南,宋廷元力抵抗,皇太后谢氏奉国玺乞降,元将伯颜指定宋丞相陈宣中面议降事,陈宣中弃职夜遁,谢太后不得已又命文天祥往议,伯颜不悦,扣文天祥为人质不遣还,后文天祥于夜晚乘机由元营逃回,因而愤元军,将自己统制宋军士兵分调四镇,欲拒抗元军,并将境内精锐部队调戍福建,而江东人民受益,轻忽广东宽大地域重要性,因事疏而未报制置了解军情,在经公因此气愤成疾,外患频仍,因难相当深重,公知敌势如破竹,苍天不佑,宋室将倾,独力难撑,狂澜难挽,经病上书朝庭,请辞官职,因兵燹混乱,大量难民逃亡,南北道梗,书函无法上达,逐流家于梅州(程乡后改嘉应州)成程乡叶氏始祖,公每言及车速,便感慨流涕,并自言愿以身殉宋,誓言终身不仕元,公之爱国情操令人钦佩,公自定发达地区梅州后,叶氏迅速发展开来,成为当地大族,子孙繁衍

1189年

惠泽尊王

惠泽尊王(1189—1208)姓叶讳森,福建南安魁躔凌云人,为凌云叶氏始祖叶迅公的第十一世孙。嘉定元年(1208年)戊辰二十岁羽化登仙。据史志记载,惠泽尊王成仙登神后,神通广大,有求必应,行仁赐福,兴神助战,功勋卓著,自宋至清,获历朝皇帝五次敕封祭典。圣号为:代天巡狩广德忠应威武英烈大宗惠泽尊王,俗称惠泽尊王。其惠施天下,泽布人间,英名远播四海,倍受人间崇拜。

1167年

叶味道

叶味道(1167-1237)浙江温州人,原名贺孙,以字行,又改字知道,别号溪山。少年奉父命到福建拜朱熹为师,定居建阳后山。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授太学博士,兼崇政殿说书。他著书立说,开导引翼,切于治道,深得道学传心,为南宋理学木钟学派的代表人物。嘉熙元年(1237)理宗赐墨“恩光”二字,迁秘书著作佐郎。卒谥文修。

1163年

遂昌独山叶氏

  据《平昌独山叶氏宗谱》记载,独山村起源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开村鼻祖为邻县松阳古市卯山后村唐代叶法善的后裔、北宋尚书左丞相叶梦得的曾孙叶峦。叶峦相中了独山这块风水宝地,自古市卯山后迁居此地,村落始成。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该村叶以蕃殿试得中第二甲第十九名进士,官工部员外郎,一时文风卓盛,名士辈出,胜迹日辟,村容大壮,民间称之“独山府”。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叶以蕃病逝,其父叶弘渊因教子有方,儿子报效国家显贵而受到皇帝的再次诰封,并继续享受皇恩宠赐至隆庆年间(1567—1572)。隆庆三年(1569),为了旌表龙恩浩大,弘扬崇学精神,时任遂昌知县池浴德主持在独山村为叶弘渊立“洊膺天宠”石牌坊,以示旌表。牌坊额枋上刻的“封工部营膳司署员外郎事主事叶弘渊由子以蕃贵立”即为明证。

1150年

叶文炳

叶文炳(1150-1216),福建浦城叶家山人,字晦叔,号馥圆。宋淳熙甲辰年(1184年)进士。初授晋江薄,调剑浦令改闽县丞,筠州禄参,秩知仙游县,迁三事和州通判,官至奉议郎。叶文炳为浦城朱熹十三学子之一,尤以理学著名,上任前曾多次致书请益于朱熹,叶文炳胆识超群,勇于担当,做事认真,讲究原则,在官三十二载始终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爱民如子。

1150年

叶适

叶适(1150-1223)字正则,学者称水心先生。他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道学派、陆九渊的心学派,并列为南宋时期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

1126年

宋末中原叶姓南迁

宋末是中原叶姓南迁的又一壮举。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战祸遍及几乎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造成惨重破坏:“几千里无复鸡犬,井皆积尸,莫可饮”,“菽粟梨枣,亦无人采刈”;“民多流亡,土多旷闲,遗黎惴惴,何求不获”。靖康二年春,北宋灭亡。五月,康王赵构建立南宋政权,后定都临安。靖康之难后,直至南宋灭亡,宋金对峙,战乱不断,大批北方人民为避战乱,被迫不断向南迁徙,持续近一个半世纪,其中不乏中原叶姓族人。

1122年

叶衡

  叶衡(1122-1183),字梦锡,婺州金华县大云乡安期里(今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人。 宋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调福州宁德主簿,摄县尉、升任於潜知县、升常州知州。升太府少卿,迁户 部侍郎。丁母忧,起复,知泸州,未行,除枢密都承旨。
  叶衡为官期间作出许多巨大贡献,如整顿户籍、赋税,查征富户隐漏,减轻贫户负担,而国库收入增加;水灾期间开仓救民,灾后瘟疫流行,率名医救民;给予农民耕地且首年免赋税;流通货币,将厚重的金、银、铜兑换成纸币用以发行;对外力主抗金。
  乾道二年(1166)为淮西江东总领。历知荆南、 成都,乾道九年(1173)知建康府。淳熙元年(1174)召为户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拜参知政事,累迁 右丞相兼枢密使。为汤邦彦所谮,罢相,知建宁府,责授安德军节度副使,郴州安置,后复官与祠。淳熙五年(1178),诏叶衡任便居住,遂归故里。叶衡病故在金华,享年 62岁。宋孝宗封赠叶衡为资政 殿大学士。《宋史》有传。

1114年

象山叶氏

茜畴象山叶氏为东阳较早迁居的姓氏,始迁祖为叶俭廿七世孙叶质,生于宋政和甲午年(1114),卒于淳熙丙午年(1186)。叶质,字道德,号茜畴居士,行万十。原居括苍(今瑞安)芝田八都铺底岗。淳熙初年(1174),叶质年老体弱致仕,过东阳象山,见其山水秀丽,遂卜居于象山茜畴之野,自号茜畴居士。并在门额题上“南阳正宅”。

1110年

叶仪凤

叶仪凤(1110-1182)字子仪,号绛毫居士,侯官(今闽侯县竹岐乡榕岸村)人,甘洲叶四翁第十世孙。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累任奉祠,历漳州、邵武军教授,官至朝奉郎。明《闽书》、清乾隆《福州府志》均称其“文章博洽”。著有《绛毫集》、《易玄神契》、《左氏连璧》八卷、《合璧事类》一百卷、《群书类句》十四卷。他于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首创《甘洲叶氏家史》,锓梓十本,传示子孙。

1107年

广东叶氏始祖:叶颙

叶颙(1107—1195),宋代兴化仙游(今属福建莆田)人,顗弟,字子昂,绍兴二年(1132)进士。为南海主簿,以廉退荐,召见,论国仇未复,中原民企銮舆回,其语剀切,除吏部侍郎,边尚书左仆射,兼枢密使。首荐汪应辰,王十朋等,高宗嘉纳。乾道中帝亲御西雷,颙引汉故事上印绶,提举太平兴国宫,归至家而卒,谥正简。颙为人清介,处大事毅然不可奇,自初仕至宰相,服食不改其旧。

1077年

叶梦得

叶梦得(1077~1148),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一说祖籍处州松阳(今属浙江),为宋代名臣叶逵之后。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

1046年

叶祖洽

叶祖洽(1046—1117),福建泰宁城关叶家窠人,字敦礼。熙宁三年(1070)庚午科状元。入仕后,叶祖洽协助王安石制订与推行新法,深得王安石等“变法”派倚重。后因变法失败而被贬,曾上书改家乡“归化”为“泰宁”。历任兵部职方司员外郎、礼部郎中、吏部尚书、洪州知州、终亳州知州加徽猷阁直学士衔。叶祖洽一生维护变法,立场坚定,不屈不挠,旧志赞叹他是“风骨严峻”之人。

1041年

石步叶氏始祖:叶世儒

  余姚市三七市镇石步村(旧属慈溪)。叶氏自北宋庆历间到此定居,快一千年了。
  叶世儒是庆历间(1041-1048)明州教谕,卸任后举家卜居石步。繁衍至明代,有分支迁徙余姚叶家湾(旧属慈溪县金川乡),村里有叶家湾庙,供奉的虚空菩萨是石步叶氏始迁祖叶世儒。
  光绪壬寅续修的《慈溪石步叶氏宗谱》(以下简称《叶氏宗谱》)说:“世儒公由太学生抡元,仕明州教授,整肃学宫,人文蔚起。明州士子比之安定胡公。爱慈溪石步山水明秀,遂卜居焉。为慈叶之始祖。公先世括苍松阳人也。”一是叶世儒原是松阳人,因到明州做官,才到石步定居;二是他太学生出身,抡元也称解元,即科考第一名;三是他任明州教授时,整肃学宫,从而人文蔚起,当时的文化界将他比作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胡安定。
  《叶氏宗谱》还记载,叶世儒之子叶承祖“生二男一女,女配鄞县史简,八行太师诏之母,越国公师仲、枢密才之祖母,丞相浩之曾祖母,追封冀国夫人。”

947年

叶迅

(947—1000)又名叶三翁,凌云叶氏始祖。为五府君檀公之后,宋乡进士,授学谕,从古濑迁居南安十五都龙卧山之下,再迁十三都凌云魁躔(今高田村)。繁衍成族,人丁兴旺。南宋惠泽尊王叶森、当代开国上将叶飞为其后裔。

904年

叶仁捷

  叶仁捷,字处仁,文成公阳叶氏始祖,约生于唐昭宗天祐甲子〈904〉年,约卒于北宋端拱戊子(988)年,处州松阳卯山人。官至南唐殿前都押衙副将勅封惠民侯。

895年

叶蒙

(895-?)为补充殿前大将军,唐时为避中原世乱举家南迁,移居浙江温州盖竹。宋建隆二年(961)蒙公八子徙迁长溪(今霞浦县),其后裔播迁闽东霞浦福鼎一代。

860年

叶四翁

(860-894)唐末处士,为福州地区甘洲叶氏开基祖,行四,故称四翁,叶四翁共有三个儿子,后裔主要分布于闽侯、福州等地,在宋朝元祐三年至咸淳四年一百八十年间,叶四翁后裔共有36名家族成员考取进士,可谓科甲连绵,极一时之盛。原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叶家松、福建省叶委会首任会长叶宗禾、第二任会长叶永平,现任会长叶延青等均为其后裔。

839年

叶洙

(839-907)洙公,唐末江西泰和县人。字崇德,号关,于龙纪元年(889)入闽,佐闽王王审知协理朝政,官朝散郞,后升三学士。其卜居泉州府同安县(今厦门同安区)南门外佛子岗岭下,后裔遂以“佛岭”为堂号,奉叶洙为同安佛岭始祖。宋郡马叶益、平和叶氏始祖叶正寿、清翰林叶观国等为其后裔。

669年

唐代二次大南迁

唐宋时期叶姓族人的大举南迁在唐代有两次,第一次在唐初。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福建泉漳之间,蛮獠(liao)啸乱,朝廷派以陈政为朝议大夫、岭南行军总参,率府兵 3600名,战将123名入闽征讨(史称58姓入闽)。其中众多叶姓士卒,战后在福建各地定居繁衍。第二次在唐末。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光州固始王潮、王审知兄弟率众起义,举兵南下,中州地区的叶姓兵众跟随二王南下,在福建转战8年,王氏兄弟在福建建立“八闽王国”,叶氏将士也在福建各地定居开族。当时以北方为主要聚居地的叶姓当不在少数,由于资料匮乏,其具体迁徙情况已无法得知。

638年

云浮新兴县叶氏

  新兴是六祖惠能大师(638-713)的诞生地。他著有中国人唯一一本佛经《六祖坛经》,也是于新兴撰写,最终也是圆寂于此。新兴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新兴叶氏开基始祖叶茂公(祖籍未详),居南雄珠矶里,考取北宋进士出任高州府电白县知县。任满将归,告老还乡时,适逢“南渡”之乱(南宋初10年,西元1127-1138年间),归乡不得,故土民之拘留以居然(电白县)。故后,其一儿子南老徙居新州(今新兴县),立基锦水(现县城内)。故此,新兴叶氏鼻祖为叶茂。此为第一支定居新兴的叶姓,子孙后裔至今繁衍超过三十代。
  东房开基祖秀真公,入粤前居江西省吉安县敖城镇夏迳村,公考景昌,祖良伯,曾祖季巽,高祖汝明、汝清是八世祖彦珪公之子,在此分金玉两派,汝明为金派祖,汝清为玉派祖。基祖秀真公约于元朝中期举家徙居来粤妣冯氏和长子雲山媳罗氏定居亲朋州上坪(信新兴县上坪村)。子孙后裔至今已传至二十八代。

581年

叶灏

(581-631)又名颢,字商辅,福建富沙叶氏始祖。唐武德初年奉旨入福建任建州刺史,并定居建安(今建瓯市)。治桑垦田振农业,植树造林兴水利,体察民情惩贪官,创办乡校重教育,政绩卓著。贞观五年(631)会“妖贼武遇”作乱,灏亲往征剿,捍城而阵亡,年仅51岁。民为之立祠祭祀。宋代追封“昭定侯”,明代追封“昭定王”。唐进士叶京、状元叶齐、福州地区甘洲叶氏始祖叶四翁、清水师提督叶祖珪、原台湾海军总司令叶昌桐等为其后裔。

293年

叶硕

  叶硕,又名洪,字孟光,诸梁公承下26世孙,叶望公承下5世孙,叶琚公之长子。生于西晋元康三年(公元293年),西晋愍帝建兴癸酉年(公元313年),任荆州武城将军,固守在兵家必争之地,三国古战场,“禹定九州,始有荆州”,为西晋建立了功勋,续任中郎将、大将军、尹中将军、太守等。硕公是叶氏杰出的人物,功垂千秋;其后裔承下15代中其子孙就有十三们是武官名将。

197年

南迁叶望

叶望,字世贤,雁门太守,汉末时为光禄大夫,灵帝时弃官归隐,人称“楼舟先生”。建安二年(197年)由青州渡江而南下,侨居丹阳之句容(今江苏省句容),为早期叶氏南迁之始祖。叶姓族人的南迁始自东汉末年,始迁祖叶望。清光绪六年(1880年)的南阳堂《叶氏族谱》、安徽歙县《新州叶氏家乘》、浙江松阳《卯峰广远叶氏宗谱》均视叶望为叶氏南迁之始祖。

公元前
475年

叶公让贤

公元前475年,叶公毅然把令尹一职让给公孙宁,把司马一职让给公孙宽,此即历史上有名的叶公让贤。然后,叶公回到叶地,安度晚年。

公元前
476年

结盟三夷于敖

惠王十三年(公元前476年),叶公率兵伐东夷,与三夷男女结盟于敖,楚国括地到江苏、长江以北等地区。至此,楚国才得以安定。叶公发扬了先君的遗德,影响到方城之外,使楚国的威名远播,四境诸侯都不敢出兵南侵。叶公的功德和锋芒一时无量,为楚国增添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公元前
479年

叶公平定“白公胜之乱”

楚惠王十年(公元前479年),楚国发生了白公胜叛乱,叶公决心从叶地起兵平息叛乱。叶公救出惠王,收拾残局,重整朝纲,被楚惠王封为令尹与司马,身兼军政大权于一身,这在楚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公元前
489年

叶孔论政:近者悦远者来

  叶公把叶邑治理得富庶强盛之事很快传遍各诸侯国,孔子也慕名前来拜会叶公。叶公向孔子问政,如何治理一地?孔子曰:“近者悦,远者来。”意为让当地百姓欣悦拥戴,外埠士商载兴载奔。中国成语:“近悦远来”由来于此,既是一句流传千古的为政嘉言,也是对叶公时政伟绩的高度评价。

公元前
529年

叶氏授姓

  叶公,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政治家,约生于公元前529年【准确年份不详】。因其被楚昭王封到古叶邑(今叶县旧县乡)为尹,故史称叶公。
  叶公到了叶地之后,采取养兵息民,发展农业,增强国力的策略。
  叶公终老叶地后,其后裔为纪念祖上之德与祖居之地,部分改沈为叶,是为叶姓之源。因此,叶公沈诸梁又是海内外叶姓华人公认的始祖。每年清明前后,澧河之滨叶公墓前,来自海内外的叶姓子孙纷纷回乡祭祖,已成为中原文化旅游的一大景观。


打赏

取消

有您的支持“叶氏百科”会越来越好!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进行打赏!

微信

CopyRight © 2025 叶氏百科 粤ICP备2021114694号-1
技术支持:叶子杰  微信:17788855055
助人渡己 ◆ 和谐进取